星期日, 20 4 月, 2025
23.6 C
Taipei

中國半導體業「大基金」掀肅貪風暴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於美國時間8月9日正式簽署生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晶片與科學法案),將提供總額達520億美元(約1.6兆台幣)的補助資金,以振興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輿論多數認為,美國此舉主要是為了與中國對抗──但就在美國CHIPS法案生效前不久,由中國政府主導成立、也是期望透過官方投資模式扶植中國大陸本土半導體產業的「大基金」,卻陸續傳出多位管理高層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而被監察機關帶走並接受調查的消息,自7月中旬迄今有多位與大基金相關的重量級人物中箭落馬。

正式名稱為「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中國大基金成立於2014年9月,目前已進入第二期,累計投資總金額規模超過3,300億人民幣(約1.5兆台幣),投資對象涵蓋晶片設計、製造、封測業者,以及EDA工具、晶片製程設備和材料供應商,其中較具知名度的成功投資案包括中芯國際(SMIC)、上海華虹(Hua Hong Semiconductor)、長江存儲(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YMTC)、兆易創新(GigaDevice)、紫光展銳(UNISOC)、三安光電(San’an Optoelectronics)、長電科技(JCET Group)、北方華創(NAURA)和中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 China,AMEC)等等廠商。

而儘管也有像是武漢弘芯(Wuhan Hongx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成都格芯(Globalfoundries四川晶圓廠),以及山東濟南的泉芯集成電路製造(Quanxin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等所謂的「爛尾」項目,還有曾風光一時卻宣告破產重整的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案例,讓輿論批評大基金在炒股上的效果遠超過對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激勵,當地業界人士仍認為,大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也有助於推動中國正積極實現的晶片「國產替代」。然隨著近日與大基金相關的多位管理高層陸續遭遇政府監察機關調查,讓此產業扶植策略在投資執行上的盤根錯節複雜關係浮上檯面,不僅牽涉其中的特定人物與企業捲入風暴,也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前景添加許多不確定性。

根據《EE Times China》綜合業界消息,接受「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即大基金本體公司)委託管理大基金投資的「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SINO-IC Capital LTD.)原副總裁高松濤,首先在2021年11月傳出被調查,當時並未引起太多注意。時隔大半年,在2022年7月15日公佈的中國官方訊息指出,華芯投資總裁暨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共中央紀委和吉林省監委監察調查。7月28日,中央紀委的官方消息又宣佈,中國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涉嫌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監委審查調查。

緊接著在7月30日,官方訊息宣佈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同樣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央紀委、北京市監委監察調查。在8月9日的官方公佈訊息則顯示,華芯投資原總監杜洋、投資二部原總經理劉洋、投資三部副總經理楊征帆等三人,也因為涉及違法而正接受調查;除了以上官方證實已在接受調查的人士,也有未經官方證實的業界消息指出,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還有原工信部電子司司長、紫光集團前總裁、天數智芯董事長兼CEO刁石京,以及大基金旗下子基金管理人——深圳鴻泰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王文忠,也都在被官方監察機構調查的名單中。

翻閱以上那些涉嫌違紀者資料,大多數人除了原本在大基金管理機構的職掌,似乎在業界人脈關係或職場經歷上,都多多少少與大基金投資標的公司有所牽連,例如楊征帆甚至身兼多家上市公司董事,其中是否涉及貪腐、是否有違法事證,都有待監察部門調查釐清;不過根據《EE Times China》編輯團隊的回饋,到目前為止官方仍未有更新訊息傳出,而與上述被調查對象有關係的業者則紛紛自清。在美中競爭白熱化、半導體產業戰略重要性日益提升的當下,看來中國政府對大基金這樣一個關鍵計畫的整頓將會持續,其後續效應也值得密切觀察。

 

 

The post 中國半導體業「大基金」掀肅貪風暴 appeared first on 電子工程專輯.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