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9 4 月, 2025
25.4 C
Taipei

結合先進技術 ADI與建築中心攜手推展智慧綠建築

節能環保、永續地球是人類目前與未來都將戮力實現的重大目標。因此電動車(EV)、各種新興燃料電池車輛現身,更加節能省電的電子用品如雨後春筍出現,過往總是與耗電脫不了關係的行動通訊技術,則因5G技術的問世有機會向環保靠攏,製造業、高科技產業也正透過各種新技術致力擺脫用電大戶惡名。種種的努力,都是為了地球與人們更永續的發展,而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建築,當然也需響應綠色環保的風潮。

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董事長周光宙表示,建築中心成立以來的宗旨即為針對建築物的發展、營造與機能進行研究,進一步打造最適合人們居住、智慧且便利的建築。因此台灣建築中心持續與科技產業界,如ADI、工研院,以及學校單位合作,不僅透過最新的技術延續建築的生命及價值,更跟隨節能環保趨勢,竭力發展綠建築、智慧建築。

從單純的元件供應逐漸擴大為生態系統供應商的ADI,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逐步的思考何為智慧建築,以及消費者真的所需、所想。ADI亞洲區代理商業務總監詹耀榮指出,智慧建築追求的方向包括舒適、安全與效率,該如何達到,若是有專家可諮詢,則將能事半功倍,也因此促成了ADI與台灣建築中心的合作。

ADI區域銷售經理陳曜桎說明,ADI身為半導體元件製造商,針對市場應用研發最新的技術產品,以及各種參考設計解決方案,但卻缺少場域可以驗證ADI的產品是否真「有用」,並符合消費者、市場所需,因此在3年前開始與台灣建築中心合作。透過與台灣建築中心的結盟,過去3年ADI不但針對智慧建築所需打造各種主題應用設計,在合適的場域中進行驗證,還建構了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並計畫將該模型連結至2025年的壯年運動會。

周光宙強調,在建築物的總生命週期中,後段的「被使用」過程需要更獲重視,才能先預知問題,再進一步解決何預防問題的發生,延續建築的生命,實現永續ESG理念,而這勢必得讓建築與物聯網(IoT)結合才能達到。BIM模型技術與應用也是結合IoT概念架構而來,是指在建築設計、施工及整個建築或資產生命周期中提供並管理建築資訊的過程;BIM模型須具備數位化、立體化、元件化及參數化的特性,能有效被產業應用於整合(Integrate)、分析(Analyze)及視覺化(Visualize)。陳曜桎解釋,過去在建造房子時,僅能仰賴老師傅的經驗傳承,BIM模型則是一種融合老師傅經驗的新工具,不只是單一元件,而是整個硬體加上服務端的技術。更重要的是,透過BIM模型將可更快的實現建築的綠能化與智慧化。

為深耕學界,ADI並與台灣建築中心參與並協辦「2022創創AIoT」競賽。本屆競賽中,ADI提供煙霧偵測、3D深度感測,以及人流計算、環境監測、無線CbM…等模組平台供各大專院校報名團隊使用。來自成功大學建築系、工科系「環保小尖兵」團隊採用ADI EagleEye與ADI智慧空氣偵測儀(SD)開發的「智控衛生管理系統」獲得場域組第一名。

陳曜桎強調,透過協辦比賽,不僅可以讓ADI有機會在智慧建築場域中驗證其產品平台與生態系統的價值,更可讓學生透過ADI的產品發想出更多有創意、前瞻的智慧建築應用;未來也能進一步將這些想法付諸實現,實際應用在未來的建築之內。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子工程專輯》雜誌2022年8月號

 

 

 

 

 

The post 結合先進技術 ADI與建築中心攜手推展智慧綠建築 appeared first on 電子工程專輯.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