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9 9 月, 2024
26 C
Taipei

半導體製造朝3D結構移轉

每隔幾個月,各種新型、功能更強的電子產品便會問世。這些產品通常更精巧、更智慧、更快速、頻寬更大、而且更省電——這些都得歸功於新一代先進晶片和處理器的強大功能。

在現今的數位社會中,消費者期待新產品的推陳出新,就如同每天太陽升起一般的尋常。但在背後,這是工程師辛勤工作,努力跟上半導體技術發展藍圖腳步的結果,以確保新型電子產品所需的下一代晶片能夠就緒。

長期以來,晶片的進展都是透過縮小電晶體的尺寸來實現,這樣就可以在晶圓上製造出更多的電晶體,使電晶體數量每12~24個月便成長一倍——這就是眾所皆知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多年來,半導體產業推動了多項的重大創新,包括銅/低k互連、新的電晶體材料、多重曝光技術和三維(3D)架構等,以持續摩爾定律的發展。

如今,朝3D結構的轉變帶來了新的挑戰,而且這些挑戰正隨著深寬比的增加而加劇。正如預期的,3D結構需徹底改變元件的設計方式,需要新材料,以及新的沉積和蝕刻方法,才能使此願景成為現實。本文中將探討半導體產業在朝3D結構發展的過程中,所克服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半導體製造的基礎:平面製程

晶片製造是從一個二維(2D)問題開始的:利用一片平坦的矽晶片,在其表面上製作出各種結構,然後用線路把它們連接起來。而晶片製造的完成需透過沉積多層的材料,使用微影技術對其進行圖案化,並蝕刻曝光區域,以製作出所需的元件特徵來實現,這對電子產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隨著技術微縮的持續演進,更多的電路需被建置在更緊湊的空間中,以支援更小的結構。當微縮到一定程度之後,過去相對簡單的製程現已變得越來越複雜。

當創建2D結構的成本不斷增加,以及在2D平面上實現微縮的可行方法已經用盡時,3D結構就變得更具吸引力。半導體產業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開發可支援3D結構的選擇性蝕刻應用。迄今,此技術的應用仍在繼續擴展,從封裝非揮發性記憶體,甚至到電晶體本身。

 

從2D到3D結構的發展。

 

電晶體朝3D結構發展

造就電子產品強大功能的幕後功臣是電晶體。傳統以來,電晶體一直是平面結構,它的特性取決於電晶體通道的寬度和長度,而電晶體行為的控制是透過通道上方的閘極來完成的。但此控制只有在單一面向,通道的其他面,以及底部都沒有受到控制。

從平面朝3D結構發展的第一步是為通道創建一個鰭(Fin),該鰭可由閘極的三個面來控制。然而,為了實現最佳控制,最好使電晶體的所有四個面都能被控制,這就是現在業界正在推動的環繞式閘極(GAA)電晶體。在GAA結構中,多條導線或片材相互堆疊,閘極材料則是完全環繞通道。

 

平面朝3D結構發展的過程。

 

快閃記憶體開始長高

 

十年前,NAND快閃記憶體開始朝3D結構移轉,當時水平排列的記憶體位元串是向上堆疊的。

NAND記憶體的垂直結構是由交替的薄材料層組成,運用製程技術盡量堆疊最多的層數。因此,製造時有兩個要點:首先,每一層的厚度必須均勻且完全平整,使一層中的每個位元與其他位元的尺寸相同;其次,各層必須彼此互連。這是透過先建構堆疊層並穿越整個堆疊蝕刻孔洞,然後再以適當的連接材料填充這些孔洞來實現。這兩個製程都是極具挑戰性的蝕刻和沈積任務,需要精確執行。

這些挑戰限制了堆疊的層數,而且需要新的方法才能使層數進一步增加。

 

NAND記憶體的垂直結構。

 

展望未來:3D DRAM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器(DRAM)的結構設計與3D NAND完全不同,因此需要截然不同的作法。

DRAM需要高的電容器,要在2D陣列中精確建構是一個挑戰。垂直堆疊這些電容器更為困難,需要更多的開發工作,才能找出在堆疊中建置多個介電層和主動矽晶的經濟方式。此外,還需要能同時影響多層的微影技術——而此量產製程尚未就緒。

3D封裝日益普及

晶片需先經過封裝,才能被放置在印刷電路板(PCB)上。過去,封裝只是一種保護精密矽晶片,並使其能夠連接到電路板的一種方法。但如今,封裝中會包含多顆晶片,在微縮以減少佔位面積的需求下,也開始朝3D發展。

3D封裝需要堆疊晶片,這涉及在晶片之間建立密集的連接——這些連結需能提高訊號速度,因為它們都更短,而且可以同時傳輸更多訊號。然而,在多於兩顆晶片的堆疊中,其中有些訊號需通過傳導通道才能連接到堆疊更高的晶片,這些通道被稱為「矽穿孔」(TSV)。

 

透過矽穿孔才能堆疊出更高的晶片。

 

最主要採用3D晶片堆疊的終端市場應用是記憶體——其中,高頻寬記憶體(HBM)是最顯著的例子。此外,還可以把記憶體晶片堆疊到CPU或其他邏輯晶片上,以加速記憶體資料的存取。

3D結構已成為微縮的重要關鍵

對半導體製造來說,當面對各種的微縮限制時,轉而採用3D結構現已成為標準做法。雖然3D或許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單一選項,但它在以上討論的多種應用中確實有用。

隨著各種創新應用持續問世,也帶來了如何實現所需功能的問題。這將有賴於更多的創新思維,以及半導體製程技術的持續發展。也因此,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定位將更為重要,它將是推動晶片產業朝3D結構移轉的主要促成因素。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子工程專輯》雜誌2022年8月號

 

 

The post 半導體製造朝3D結構移轉 appeared first on 電子工程專輯.

一統徵信, 一統徵信社, 一統徵信趙維君, 趙維君, 趙柏凱, 一統徵信趙柏凱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