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1 4 月, 2025
27.4 C
Taipei

美商務部再度對中祭出限令 限制範圍擴大至記憶體

限制的廣泛程度除了中資企業外,外資位於中國境內的生產基地也需要透過「逐案申請許可」方式方能持續取得製造相關設備。另外,針對任何可能使用於軍事用途的晶片,中國也難以透過進口方式持續取得。

根據TrendForce調查,此次更新的限制範疇主要在邏輯IC (例如FinFET或GAAFET)的16/14nm或更先進製程、DRAM的18nm或更先進製程、NAND Flash晶片的128層或更高層數產品三個部分。

對晶圓代工產業衝擊分析

晶圓代工部分,針對設備供應,在SMIC 2020年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據TrendForce調查,美商務部針對美系設備商欲出口16nm (含)以下的設備至未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系晶圓廠,包含HuaHong Group等,甚至外資位於中國境內的生產基地,皆須經過審核方能執行。因此目前中系晶圓廠皆多半以28nm及以上的製程發展為擴產(廠)主軸;而中系以外的晶圓代工廠則僅有台積電(TSMC)南京以28nm擴產為主,未有先進製程規劃。

TrendForce指出,儘管中系晶圓廠積極與中國本土、歐系及日系設備商合作,企圖發展非美系產線,並已轉以發展28nm及以上的製程為主,但該禁令形同完全扼殺中國發展14/16nm及以下先進製程擴產及發展的可能性,且28nm及以上的製程擴產亦須經過曠日廢時的審查流程。

此外,繼8月底將NVIDIA A100/H100及AMD MI250等應用於HPC領域的高階GPU列入管制範圍內後,本次禁令擴大其限制範圍,未來針對美系廠商,包含應用於datacenter、AI、supercomputer等HPC領域的CPU、GPU、AI accelerator等,皆需要經過審核方可出口至中國。除此之外,各晶圓代工廠恐怕將無法再為任何中系IC設計公司製造任何上述提及的HPC相關領域晶片。TrendForce認為,無論中系或美系IC公司,目前HPC相關晶片多半委由TSMC進行製造,製程主流為7nm、5nm或部分12nm。未來不論是美系廠無法再出口至中國市場,或是中系廠無法進行開案、量產投片,都為TSMC 7nm、5nm製程未來的訂單狀況帶來負面影響。

對記憶體產業衝擊分析

TrendForce 指出,根據美國商務所公佈的新規範,在DRAM部分將限制在18nm製程(含)以下設備需要商務部審查後方能進口,此舉將會大幅限制或遞延中國DRAM未來持續發展。CXMT坐擁中國境內最大中系記憶體市佔,自2Q22起,該公司致力於19nm製程跨入17nm製程;雖然該禁令發佈前已加速購買未來所需機台,但數量上仍顯不足。加上CXMT仍持續興建新廠房,其中含合肥Phase2,以及與SMIC商談中的SMBC,後續都會面臨設備取得的難題。

除CXMT外,受到限制令影響的還有SK hynix位於無錫的DRAM生產基地C2廠。該廠佔全世界總DRAM產能約13%,其製程轉進已演進到1Ynm及更先進製程,意即後續的持續新增投產所需設備都要有個案許可證。

TrendForce同時觀察到,在地緣政治的考量下,雖然當下市場需求低迷,嚴重供需失衡,DRAM市場中的三大原廠仍規劃在未來10年內在母國增建產能,持續降低在中國生產的比重。

在NAND Flash的部分,TrendForce指出,未來進口中國的NAND Flash生產設備將受更一步限制,尤其針對128層(含)以上設備要求事先核准才准進入,預估該法案將大幅衝擊中國YMTC長期廠區升級計畫,以及Samsung西安廠、Solidigm在大連的製程轉進規劃。

TrendForce指出,此禁令將限制YMTC進一步擴大客戶版圖,現階段YMTC已積極送驗SSD產品,希望於2023年成功打入非中國廠商客戶供應鏈。未來隨著禁令影響顯現,美國政府對中國記憶體產業發展採取較嚴格的限制措施,將使得後續非中國客戶對於YMTC的使用與意願大幅限縮。

 

 

 

The post 美商務部再度對中祭出限令 限制範圍擴大至記憶體 appeared first on 電子工程專輯.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