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4 4 月, 2025
22.8 C
Taipei

CMOS影像感測器市場還會下探多久?

眾所周知,CMOS影像感測器(CIS)應用方向的大宗是行動裝置——主要是指手機,在所有類別的CIS應用中,手機大約佔CIS整個市場的七成。然而手機過去一年的頹勢相當顯著,那麼基本可以推測CIS的市場現狀必然是不樂觀的,而要瞭解某個領域的發展情況,觀察該市場內主要玩家的業績表現即可。

從上海韋爾半導體過去一個財年的半年報來看,這家公司影像感測器解決方案營收72.98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66%左右),這個營收水準同期降幅達到20.97%。先前韋爾半導體在2022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中說,其2022年全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跌幅會達到約97%,也就是說其Q3、Q4的業績表現相當不盡人意。

待年報正式發佈時,可以格外關注一下其影像感測器業務的動向。去年12月Omnivision內部郵件說當前「市場狀況非常嚴峻,2023年成本支出減少20%」——今年Omnivision內部停止招聘、高層降薪、嚴格控制支出,可見市場的確不樂觀。

 

 

再來看CIS市場老大Sony的情況。SonyFY22 Q3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前3個月)季報顯示,其I&SS (Imaging & Sensing Solutions)業務FY22前9個月的銷售額10,534億日元,營運收益(Operating Income) 1,805億日元。這兩個值與去年同期比成長了28.3%和24.6%。

不過在最新的Forecast中,Sony下調了這個業務的年度營收預期,預估FY22財年該業務銷售額14,200億日元,營運收益2,200億日元。Sony在季報中提到,行動產品的影像感測器銷售額將低於預期;不過因為製造成本的降低,營運收益會與先前預期基本持平。

Sony可能是現階段唯一贏家

Counterpoint Research在前不久的報告中提到,就手機CIS來看,Sony應該是諸多CIS廠商裡唯一實現了營收年度成長的企業。Sony這部分業務的主要營收來源就是蘋果(Apple)——Counterpoint說,Sony的行動CIS營收,預計蘋果佔了一半。基於蘋果是當前消費電子市場為數不多業績逆勢上揚的企業,且未來預期可能也並不樂觀,Sony新一年的CIS業績可能還有待觀望。

 

(來源:Counterpoint Smartphone Camera Tracker)

 

另一方面,這家分析機構提供的當前智慧型手機CIS市場份額的資料顯示,Sony的市佔2022年達到了54% (基於營收),比2021年成長了5%。那麼也就意味著其他市場參與者要讓出部分份額,故三星市場份額下滑1%,Omnivision掉了3.5%,則當前不同企業表現出的市場業績就更好理解了。

Sony大方向上主要是依靠吞噬更多的市場,達成了業績的成長。而產業整體是處在下行區間的,也就更加惡化了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市場表現。據說,Omnivision、格科微電子、SK海力士(SK Hynix)受到市場的影響更為巨大,預期他們都將承受年度兩位數的營收下滑。

手機CIS市場問題較大

其實在去年9月,Counterpoint就發佈了2022年上半年手機CIS的市場情況。Counterpoint的資料顯示,上半年智慧型手機CIS出貨量24億顆,與去年同期比下降14%。當時Counterpoint還認為,2022下半年手機CIS應該會有成長,全年的總出貨量下跌10%左右;但實際在最新的報告中,Counterpoint又將降幅調整為15%上下(mid-teens),可見下半年的情況也並沒有多好。

雖說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是在下滑的,不過手機相機發展的趨勢,使CIS市場存在一些變數。例如先前諸多分析機構都認為,單個手機的相機數量逐漸增加,為CIS創造了業務機會;再有就是旗艦機開始傾向於採用更大尺寸的CIS,換句話說更大的die會有對應的價格上漲……這些應該都是CIS廠商營收成長的機會。

但Counterpoint的分析師說,2022年第二季,單個智慧型手機的相機數量從2021同期的4.1個跌到了3.9個。雖然就個體來看,四捨五入好像都還是4,但實際上大部分手機廠商去年就開始放棄深度鏡頭的採用——也就是用於輔助判斷景深範圍的那顆鏡頭。因為背景虛化一方面可以借助主鏡頭和其他鏡頭來實現,另一方面軟體也能做這件事。這裡面尤以三星Galaxy A系列手機為代表。預計2023年,手機的相機平均數量還會下降。

中國手機廠商普遍開始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主鏡頭的成像能力加強上,而不像前些年那樣在相機數量上做文章,畢竟現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本來就趨於冷靜了。目前CIS市場正處在收縮下滑態勢,和庫存調整階段。尤其一些<800萬畫素的CIS處在高位庫存。另外手機市場還有個不利因素:原本華為是CIS市場的重要客戶,而且華為在多鏡頭推廣上也相當不遺餘力,但這個玩家正因外部因素影響致進一步的市場空缺。

所以即便不看出貨量,在手機CIS營收數字方面,仍然有大約6%的與去年同期比下降。營收下滑比出貨量下滑幅度要低,還是因為更高畫素、更大尺寸影像感測器的採用。比如蘋果去年下半年發佈的iPhone 14 Pro系列開始採用4,800萬畫素鏡頭,同時超廣角鏡頭的CIS尺寸也變得更大了。Counterpoint預計,Sony因此在下半年新增了至少3億美元的銷售額。

因為更大的die size,更小的畫素尺寸、更先進的製程,也就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售價。不管是三星把單畫素尺寸做到0.7μm以下,還是2億畫素數量;或者Sony和Omnivision去年都在力推3層堆疊的CIS產品:最上層感光層的部分電路移到第二層,達成更強的感光能力、提升訊噪比;三層結構未來還會進一步推廣,自然也就達成了每個鏡頭更多的die size用量。Yole Intelligence甚至認為,die size成長乃是CIS市場發展新的驅動力。

另外還有個因素:CIS製造的主要製程囊括從90nm~40nm,這些製程先前遭遇供貨瓶頸,經歷了一輪漲價。ASP仍然維持在高位,所以CIS年度銷售額的下跌是顯著小於出貨量的下跌。這些因素的雜糅,也讓整體CIS市場的銷售額滑坡,顯著低於像記憶體之類的類別。

整體市場的機會

其實就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市場價值仍然有著較大的成長潛力。只不過當前正處在大環境的下滑期,應該說更像是常規的下行。因為就技術層面來看,CIS仍有不少熱點、特性對新應用非常適配。比如對於AR/VR來說,相機CIS需要用到全域快門,同時還需要ToF感測器,甚至是基於事件的視覺感測器。

另外手機市場上,相機變得重要的熱點因素並不在於拍出多好的照片,而在於短視訊熱度持續不減——手機相機是短視訊創作最重要的工具,這些都是未來的增量市場。除此之外,現階段比較典型的、呈現出成長態勢的應用當然是汽車。汽車電子化對於自動駕駛(AD)、智慧座艙等具體應用的推動,自然對成像鏡頭產生了大量需求。不管是ADAS/AD,還是座艙內對於司機與乘客的狀態監控,這些也都是產業的共識。

 

(來源:Yole Intelligence)

 

Yole Intelligence的數據為,2022年CIS產業整體會有與去年同期比0.7%的下滑,市場價值212億美元。實際上從Yole Intelligence的資料來看,2021年應該是有記錄以來CIS市場價值最高的一年,達到213億美元。當時的驅動因素包括全球大部分國家地區改變了對於COVID-19的應對態度,因此智慧型手機銷量略有起色,筆電PC、平板裝置市場表現依然不錯。而且疫情期間的短視訊創作拉動了更高品質的視訊硬體需求;筆電與平板承載在家辦公、學習的作用,相機需求過去兩年也驟然衝高。

當時全產業的絕大部分市場參與者和分析機構都認為,2022年會延續這樣的成長態勢。市場錯判造成了目前的CIS庫存高位,Omnivision是市場錯判大環境下的典型一份子。

對於新一年的預測,Yole Intelligence似乎暫未給出確切的結論,只說當前的「預測非常困難。我們認為,CIS的未來仍然是光明的,但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存在一些比較大的問題。」言下之意,應該是該市場短期內的發展仍有待觀察;但長期看好。

而Counterpoint對於CIS市場的大宗,行動CIS的看法是會「很快回到成長軌道,因為相機系統仍是智慧型手機升級的核心,在解析度、感測器尺寸、甚至是AI能力融合方面都有提升。」

長期看好應該是產業的整體共識。Research Nester去年末發佈的報告認為,2018~2031年的CIS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大約在6.23%左右,預期2031年的市場規模在395.4億美元,安防也是重要驅動力——雖然從報告預覽來看,內容相當大路貨(編按:指市場上價值/品質關係比值最一般的產品),而且好像基數與同類報告差別都比較大,但大方向應該不會有錯。

由於去年的形勢錯判致庫存居高,今年大部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應當都會更為謹慎。Sony的2022財年是延續到2023自然年一季度,其預期下調應該說明了今年CIS市場開局並不怎麼樣。

Sony在Q3季報中提到,他們認為FY2023下半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之前的6個月),也就是從今年Q3開始,智慧型手機市場會恢復。與此同時,因為市場趨向於更大尺寸、高畫質的行動CIS,Sony從中獲益頗多。所以Sony會持續在產能方面做中長期的投資,以進一步增加市場比重;與此同時FY2022的汽車CIS銷售額達成了倍增,2023這方面的趨勢仍將持續。

本文原刊登於國際電子商情網站

 

 

 

The post CMOS影像感測器市場還會下探多久? appeared first on 電子工程專輯.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