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4 4 月, 2025
22.8 C
Taipei

美全面封殺華為恐加深中國晶片戰

美國據傳將擴大對中國電信設備大廠華為(Huawei)的出口禁令,此舉被視為開出新一波限制措施的第一槍——這些限制措施將削弱中國的半導體、人工智慧(AI)和量子運算產業,而這些都對於軍事和商業領域的技術主導地位至關重要。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白宮內部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已停止向美國公司發放向華為出口的許可證,因為華府的目標在於全面禁止為此中國電信設備巨擘售出美國技術。

據消息來源告訴《EE Times》,如中芯國際(SMIC)和長江存儲技術公司(YMTC)等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以及華虹半導體(Hua Hong Semiconductor)等規模較小的國內競爭對手,將因此新限制而面臨更多的成長障礙。

Paul Triolo (來源:Albright Stonebridge)

華盛頓特區商業諮詢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中國技術專家Paul Triolo說:「架構新的最終用途控制措施是為了自動找到其他想提升加值/技術規模並著眼於14奈米(nm)的中國公司,如華虹。根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在10月份發表的評論,「整個系統的設定在於自動讓中國落後至一定的技術水準,」美國不再使用「移動標準」(sliding scale)策略來嘗試讓美國公司在各自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Politico於1月27日援引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新任主席Michael McCaul以及四位國會和前國家安全官員的話說,白宮正在考慮一項禁止美國企業進入中國科技產業各領域的計劃。

《EE Times》詢問了川普政府時代商務部(DoC)前副部長、CHIPS和科學法案(Science Act)架構者之一Keith Krach的觀點。

他說:「中芯國際和長江存儲等數十家中國公司及其數千家子公司,對於美國構成了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因為它們正為其軍隊製造半導體。當然需要對他們進一步限制。」

「應該優先考慮的三家公司及其子公司是阿里巴巴(Alibaba)、百度(Baidu)和騰訊(Tencent),」他補充說:「這些是中國軍事AI計劃最重要的公司,在進行監控狀態的優級上僅次於華為。」

鎖定華為

目前,美國關注的焦點是華為,該公司由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的任正非於1987年創立,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之一。2020年,當美國政府切斷台積電(TSMC)對華為的先進晶片供應之際,華為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Keith Krach (來源:U.S. DoC)

Krach說:「華為是中國政府監控國家的支柱、軍事機器的工具,也是新疆維吾爾人種族滅絕的同謀。該公司在美國商務部(DoC)的『實體名單』以及其國防部的中共軍工企業名單上。共產黨的『細胞』嵌入其領導結構中。華為竊取了知識產權、妨礙司法公正,對銀行和美國政府撒謊。」

在其智慧型手機業務暴跌後,華為透過其「哈勃科技創業投資」(Hubble Technology Investment)入股中國新興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以重建其供應鏈,並從智慧型手機轉移。該公司正從中芯國際等中國晶片製造商購買更多處理器,並擴展至資料中心和雲端服務等新業務。Triolo說,這已對美國構成危險訊號了。

他補充說:「美國官員們可能擔心華為最終可能成功地幫助中國企業向上提升加值鏈,並協助中國克服美國對半導體製造工具的出口管制。」

華為旗下的Hubble Technology Investment自成立以來已經投資了近百家公司,主要集中在晶片供應鏈領域。

Triolo說:「我預計會有更多參與華為/ Hubble計劃的公司將受到控制,但10月7日的控制措施也同樣已針對半導體製造設備。」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除了中國晶片供應商外,總部位於美國的英特爾(Intel)和高通(Qualcomm)仍在向華為出售晶片,這些晶片並未受到早先的限制。一項亞洲主權財富基金(SWF)的全球科技公司投資者表示,美國政府必須努力地處理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inconvenient truth)——有些中國公司將會更努力、更有智慧地進行,而且也將繼續生存下去。但他並未透露姓名。

他說:「我知道華為及其許多供應商將成功地進行分拆、重組和轉型。如果他們成功了,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這家公司及其文化如何作為榜樣,以及美國政府的一些事情。」

一連串的制裁

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科技產業實施了一連串的制裁,其中最大的要算是美國商務部於去年10月7日宣佈的禁令。

Triolo說:「每次一項限制在一個層面上反映了該產業的複雜性、美國政府機構間策略的不斷變化的觀念,以及其所涉及工具的本質,例如出口管制,這並不是專為維持美國在特定技術領域的技術主導地位而設計的。」

Triolo表示,美國與日本和荷蘭等科技產業盟國的關係緊張,無法再依靠舊的國際條約來控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

他補充說,要使該策略有效,「美國不能再透過《瓦森納協定》(Wassenaar Agreement)行事,而必須在最終用途控制方面說服或扭轉日本和荷蘭等盟國的力量。」

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和荷蘭的ASML是全球晶片產業的主要半導體工具供應商。據彭博社(Bloomberg )於1月底報導,日本和荷蘭與美國正就中國的出口管制達成了一項未公開的協議。

Triolo說,美國將嘗試對AI和量子運算實施更多控制,包括限制對中國的對外投資。

但他警告這可能會有意料之外的後果。

他說:「正如我們在大規模半導體控制措施所看到的,包括華為的2019 年『實體』名單導致對全球半導體短缺,未經深思熟慮的控制措施當然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此外,考慮到半導體和AI等產業創新的全球性,任何新的控制措施都可能產生重大的附帶損害,包括在關鍵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公司。」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U.S. Ban on Huawei Seen Widening China Chip War,by Alan Patterson)

 

 

 

The post 美全面封殺華為恐加深中國晶片戰 appeared first on 電子工程專輯.

更多新闻